龙门塔的诉说
龙门塔的诉说
郭黎春
2024年12月15日
我叫龙门塔,又名魁星塔,明万历14年(1586)生,现年438岁。我的家乡龙门镇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涌现了闽西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郭滴人、中将罗元发、少将郭成柱、战地记者黄薇、著名旅台乡亲罗天照、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马宁、中科院院士郭柏灵、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等一批杰出人物。400多年来,我屹立于龙门溪上,日夜戍卫着岩城的西北门户,守望着九龙江养育的儿女。
与城里的挺秀塔、擎天塔相比,论年龄,挺秀塔(建于1581年)长我5岁是老大,擎天塔仅97岁(建于1927年)排老三;论份量,擎天塔是省级文保单位稳坐大哥宝座,而我2023年才列入县级文保,比挺秀塔(1981年)迟42年;论身高我远不如它俩,我只有三层通高9米,挺秀塔和擎天塔都是七层通高分别为15.8米和25米,把我甩出好远。但,它有它的长处,我有我的特点。全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来看我,盛赞我是“桥上建塔,全国罕见”。瞧,若从这一点看,我的地位也不低哦。
虽说我定居龙门硿超400年,名声在外,但具体在哪,许是鲜少人知,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也许从老辈人口中得知龙门镇龙门溪上有座龙门塔,是龙岩城的西北门户、古龙岩的地理标识,见到龙门塔,便知抵龙岩。
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小小的船票。而对龙岩侨胞乡贤来说,乡愁是那座当年离家时渐行渐远,历经年却珍藏心中的龙门宝塔。那是游子心中家乡的具像化。
人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游子们听到“龙门塔”三个字便会倍感亲切。曾闻西山村有位去台老兵,经年后回乡探亲,说起龙门塔激动难掩,他说,龙门塔是家乡的象征,是游子魂牵梦萦的地方。一次,有人得了包“龙门塔”牌香烟,瞬间勾起大家的思乡情,泪流满面着分享香烟,你一根我一根,不够分就一分为二。彼时抽着家乡的烟,仿佛回到家乡的怀抱。幸福之情,无法言表。
1981年9月15日那场暴雨后,我倒塌了。1985年9月原龙岩县政府重建原塔,用钢筋混凝土加固塔基,并重建塔身和龙门硿桥,至今桥上还嵌着“龙门桥社兴建筑队承建”十个字。龙门潭尾原干砌鹅卵石石陂也改成钢筋混凝土连拱坝,潭水落下3米高的拱坝,如玉帘垂挂,颇为壮观。
重建后,历经40年风雨侵蚀,我的整体风貌和周边环境受到破坏。桥面断裂,栏杆缺损,身上被涂鸦纹身,存在安全隐患。龙门镇欲重修,以遂梓里之愿。然,筹措修建费用成难题,这是一笔不小的金额。
面对桑梓期盼,龙门镇没有就此退缩。他们走访乡里乡贤,探讨对策;他们不停奔走于文化、建设等部门,以遇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寻求帮助。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他们争取到了两笔资金,一笔修塔,一笔建公园。消息传来,我欣喜不已。然,好事多磨。公园建设用地上有许多乡民种了绿竹,按常规,补偿完地才能用。可镇里哪有余钱付这费用。
难道眼睁睁看着来之不易的项目错失政策福利?当然不!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龙门人拿出了当年支持革命的觉悟:建公园是造福百姓的公益事业,修古塔是众望所归,我们不要补偿!
就这样,在市、区、镇各级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在乡亲乡贤同心合力下,龙门塔公园于2023年11月顺利开工,今年春节正式开园。郭柏灵院士亲自为龙门塔入口空间竖立的高3米地名牌匾题写“龙门”两榜书,郭义山教授倾情撰写《龙门塔公园碑记》。
碧草青青,溪水粼粼,红榕翠翠,怪石嶙峋,有座宝塔屹立水中,桥中有塔,塔下有桥,风光旖旎,美不胜收。打卡、拍照、垂钓、溜娃、散步者纷至沓来。
夜幕降临,华灯将我妆扮得愈发璀璨迷人,来往车流,想无视我的存在都难。
容颜虽新,初心依旧。旧貌换新颜的我,将在时光长河里继续守护一方安宁,欢迎游子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