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过年
作者:刘斌
进入深冬,寒风凛冽,残叶纷飞,窗外偶尔传来一阵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离过年的日子一天天近了。
离开故乡之后,再也没有过过真正意义上的年,小时候在故乡过年可谓持久、欢乐、祥和、隆重。而现在的过年,和平时聚餐几乎没有区别,只不过规模大一些、人员齐一些、时间长一些。
那时候,过年对我们来说,意味着美食、新衣、游玩、热闹和无尽的欢乐,所以,小时候我们天天盼望着过年。
冬至到了,过年徐徐拉开帷幕。
按照习俗,冬至过后,就可以宰杀年猪,母亲说,之所以冬至过后才能宰杀,是因为过去没有冷冻设备,猪肉拣不得,须等气温下降后才能宰杀。
那个年代,农村每家每户都喂有年猪,猪食全是绿色产品,没有任何添加剂成分,所以年猪长得慢,一头年猪出槽至少需要一年以上。
杀年猪有一个很大的忌讳,据说一刀不死,来年必遭厄运。垭口成龙大哥的年猪杀得好,一刀毙命,从未失手,所以本村村民一般都请成龙大哥来杀年猪。
年猪杀好后,主人会邀请邻里和亲友前来品吃刨锅汤,那新鲜的瘦肉炒白菜,那爆炒的猪肝、那肥而不腻的回锅肉炒豆食、那冒着热气的血旺豆腐白菜汤令人口水欲滴;乡邻和亲友们围着火塘,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随意谈天说地,把一年的辛苦努力、快与不快全部忘掉。
冬至过后,噼啪的鞭炮声、年猪的嚎叫声弥漫着整个村落。村民们有的忙着腌杂肉、做香肠、熏腊肉;有的忙着洗簸箕、洗箩篼、准备家什;有的开始煮豆食、发霉豆腐,家家户户忙得不可开交,一切都是为了过年做好准备。小朋友们三五一群聚在一起踢毽子、拍洋画、打纸板,个个脸上洋溢着过年的喜庆。
腊月二十三,这天要送灶神菩萨上天。母亲说,灶神菩萨是上天派来监督每家每户的,每年的正月初一下凡,腊月二十三回去。如果哪家做了坏事,灶神菩萨会向上天奏本,来年上天就会惩罚哪家。所以人们平时非常注意自己的行为,并重视这个仪式,小心翼翼的在灶头摆上贡品、点燃香烛,虔诚地送走灶神菩萨。
送走灶神菩萨,人们便开始打扫卫生、清除扬尘。用准备好的簸箕、篼腔蒸煮猪儿粑,猪儿粑的制作过程是用粘米和糯米搅拌后用水发泡,再用碓窝舂成面粉后加水拧成方形,在灶头上用柴火蒸煮而成,蒸一箦要花好几个小时。舍得的人家还会蒸上一箦米团粑,米团粑里面包有绿豆或油渣,是那个年代最好的美食。米团粑往往最后一箦出笼,为了吃上米团粑,我们几姊妹需要等到深夜两三点钟。
猪儿粑蒸好后就开始酿制甜酒,母亲说,甜酒酿好后不能动也不能吃,要等腊月三十祭拜菩萨之后才能吃。为了防止我们偷吃,父亲把甜酒藏在二楼并用盖子盖上。据说有一年,才几岁的我悄悄爬上二楼找到甜酒掀开盖子,用手抓起就吃,糊得满嘴都是,母亲望着满嘴甜酒的我问是不是偷吃甜酒了,我矢口否认,至今成为家人的笑柄。
转眼就到了除夕,除夕才是真正的过年。这天上午大部分村民都会去赶吊场。吊场是置办年货最后的赶场天,所有的场都开场。吊场赶后,便要封场,所以赶场的人特别多,商品也特别多,你拥我挤,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我们这里的吊场有团泽口、四面山、老蒲场,去得较多的是团泽口和四面山,因为比较近。
赶场回来,母亲已经准备好了满桌的饭菜,有饺子、香肠、炖猪脚、蒸杂肉、辣子鸡、青椒肉丝、盐菜扣肉、番茄鸡蛋、萝卜排骨汤等等,这些现在看似普通的菜品,那时可是美味佳肴。
我们已经迫不及待,围绕饭桌转来转去。父亲说,没叫老人之前谁也不能动。叫老人是有规矩的,父亲亲手盛上四碗饭,点燃一根蜡烛和三炷香,烧上一堆钱纸。上前作了几个辑,磕了几个响头,口中念念有词:“列祖列宗、饭菜已备,上桌就请,保佑全家平平安安、四季发财”,随后鞭炮声在门口噼噼啪啪响起,年夜饭正式开始。
吃饭过程中,父亲会向我们交代过年的几大规矩:一是年夜饭吃的时间要长,慢慢吃,不能剩饭;二是要守岁,过了晚上零点才能睡觉;三是初一要早起,大人不能喊,全天不能乱说话;四是起床后自己上山拣材,拣得越多越好,那是钱财;五是所有的水不管干净与否都不能倒,那是银水;六是三十晚上的火,十四晚上的灯,今晚要把火烧得旺一些、大一些。
年夜饭后,父亲说,晚上哪里也不要去,全家在家团圆。那时没有电视可看,也没有其它娱乐项目,全家老小围着燃起熊熊大火的火炉,或烤红薯、或拉家常、或吃瓜子糖果,父亲不断的往火炉里添材,火越烧越旺,烤得个个满脸通红。
22时,父亲拿着刀头肉、香蜡纸烛以及刚开封的甜酒去堂屋祭拜四官菩萨,四官菩萨祭拜完毕,便可以吃甜酒了,我们几姊妹争先恐后每人一碗,那冰凉中带着醇甜的甜酒,喝完让人直叹可口、美味、舒服、沁人心脾。
零点过后,新的一年开始,灶神菩萨即将下凡,父亲在灶头中间摆上贡品,点燃香烛,迎接灶神菩萨的到来。
夜越来越深,气温越来越低。鞭炮声变得稀疏起来,热闹了一天的乡村安静下来,围在火炉边的我们感觉越来越冷,话语越来越少,困意一阵阵袭来,除了父母继续守岁外,我们几姊妹陆续睡去。
初一早上,起床之后,发现床边已经放置了新衣,按照父亲昨天的交代,我们穿上新衣各自上山拣材,拣材回来,母亲已经煮好甜酒汤圆。母亲说,今天上午只有甜酒汤圆,没有其它吃的,吃了汤圆意味团团圆圆,可妹妹从小就不喜欢吃甜酒汤圆,没办法,母亲只好给她炒了一碗蛋炒饭。
早饭之后,我们几姊妹各自出门去寻找自己的伙伴玩耍,母亲在家继续忙着家务,父亲很早就去了花灯会首家,和几个花灯骨干商量花灯出灯事宜。
初一过后,如果日子好,不犯红沙,就要出门拜年了。拜年的先后是按亲疏顺序,先去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家,再去姑爹姑妈姨爹姨孃家,最后才是一般的亲戚。提的礼物也不一样,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家提的是肉;姑爹姑妈姨爹姨孃家提的面条加白糖;一般亲戚就是一把面条或者一包白糖。
拜年的招待也是有规矩的,亲戚来了,先是甜酒煮猪儿粑招待,然后才开始煮饭炒菜,亲戚回去的时候还要包上泡粑、或炒米糖、或包谷花,舍得的亲戚还会打发红包。
从正月初一到大年十四,小孩们放下学业尽情的玩耍,大人们放下农活尽情的吃喝,全都变得轻松起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过年的喜庆,每家每户都充满着欢声笑语,整个山村是如此的欢乐、祥和、和谐、闲暇和幸福,连空气都是活跃的。
大年十四到了,名曰大年,其规模、气氛都比小年小得多,这天除了依旧吃喝玩乐之外,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到祖坟上去点灯上亮。到了晚上,按照老一辈的说法,三十晚上的火,十四晚上的灯,要把所有的灯光打开,一直亮到天明。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是过年的最后一天,这天的主要活动就是灯神会的人员敲锣打鼓把灯神菩萨送到下一轮会首家。
元宵节过后,才算真正的过完了年。小朋友们在依依不舍中重新拾起书包走向学校;大人们开始忙着农活,田间地头、山上山下,到处都有人们忙碌的影子。不知不觉中,小草已经长出了嫩芽,树枝又添了新绿,山上的桃花、李花、野樱花渐次开了,春天已经到来。
2025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