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旧船票
两张旧船票
郭黎春
2024年12月25日
校徽、学生证、团员证,两张旧船票,印着1990年11月召开的校第十二次团代会、第十三次学代会的文件包,这些三十多年前的老物件,承载着用峥在集美轻校学习生活的时光与情感,他视若珍宝,珍藏至今。
前几日用峥与我分享,当图片点开时,岁月的刻度随之拨回1989至1993年间,往事如潮涌。
两张上海海运局从厦门发往广州的叁等舱旧船票。从票面信息推断购票时间,标价16元的是空调票,许是1990年暑假,另一张全价78元半价39元的,应是1992年寒假。
两张旧船票,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乡。去时满心欢喜,回时归心似箭。
1989年,锦瑟年华的学子,从祖国各地奔赴闽海之滨,相聚厦门杏林湾。涉外8906班的40位同学,除本省外,有9人来自北京、安徽、广东、广西等省,广东籍包括用峥共5人。用峥是顺德人。新生入学时是父亲陪他从广州乘船到厦门报到。
这是他初次离家。兴许觉得独立、坚强是男生该有的样子。当父亲留下一句“好好读书”的话,转身返程那一刻,他很淡定,没有落泪。
开学后的新生军训,教官带着同学排队列踢正步。厦门的海风、太阳,好生毒辣,把人吹晒得黝黑且精神。不小的训练强度,让正在长身体的我们胃口大开,偏偏食堂的白馒头特别可口。吃完晚餐,还要塞下几个馒头来安抚胃。女生一般吃一个,我是“二班”的,能吃两个。男生两个打底,多的一口气能干掉五个馒头,也就是半斤。馒头把我们养得圆圆滚滚。吃饱喝足后,离愁似乎也暂且忘却。
一个月的军训,同学基本相识,彼此叫得上名字。军训结束,开始上课。心静下来了,思乡的情绪不知何时入侵,故乡的人和事时常出现梦中。这种思绪,多数人渐渐用充实的学习生活将其挤得无地容身;也有人,如用峥,却被时间喂养得愈久愈强烈。原来到厦求学前,他从未学过国语,就连老师上课都讲方言。如今老师讲课同学交流说的全是国语,他一句都听不懂。语言障碍令他痛苦不已,思乡的泪水如决堤般涌动。他想家了,甚至想退学。
无助彷徨时,舍友卢宁向他伸出友谊之手。卢宁来自广西,会说白话。他说,那段时间,卢宁一直安慰他,当翻译,帮他辅导功课。渐渐的,他才重拾信心,有了继续学业的勇气。彼时,友谊的种子在他俩心中悄悄播下,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四年同窗,他俩同吃共住,同学共顽,同船共返。
从厦门港乘船到广州,然后再各自转乘班车是当年经济且便利的回家方式。期末,广东同乡,有时候卢宁也买同一班次的票,结伴回家。他们买三等舱船票,有学生半价优惠。
那些旧物,如特殊的笔头,忠实记录了用峥在轻校的青春往事,哪怕尘封多年,在翻出时,记忆之门也随之开启。往事历历在目。团员证上的缴费栏记录当年团支书的名字;校徽代表嘉庚学子的荣誉,用嘉庚精神引领成长,诚以待人,毅以处事;文件袋是当年他走出语言障碍困惑,走向优秀的证明;毕业证见证了他在轻校四年用汗水泪水浇灌的花结了果;还有那两张旧船票,又唤醒他当初回家24小时的旅途中多少回忆?
我似乎明白了,为何用峥珍藏了那么多与轻校有关的物件。他所珍藏的是“物”,更是“物”背后的“闽粤情”与“青春梦”。
旧物新篇忆轻校少年,物在人在鬓发花白更珍惜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