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本大写的“书”
阅读一本大写的“书”
(欣然)
衡东县的寒水乡南湾村,如今是开国元帅罗荣桓的故居(荣桓镇)。当我们步入庄严肃穆的“罗荣桓纪念馆”,这位革命家、军事家高大而平易近人的形象矗立在眼前,使我们肃然起敬。
纪念馆内,白色的墙面上,一幅鎏金的草楷字体映入我们的眼帘。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这首诗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写的悼念诗《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诗中描写了罗荣桓同志光荣的一生,对革命的忠诚。抒发了作者对罗荣桓的深切怀念。
一张黑白旧照片,展示了罗荣桓幼年“读书启蒙”的学堂。讲解员叙说了一个与“戒尺”有关的故事。
由于私塾先生只照本宣科教学生读书,却不讲解其中的意思,这让8岁的罗荣桓感到十分乏味,有时也不免同其他学生一样,趁先生不在,搞点小动作。有一天,先生出去了,小罗荣桓便拿出一张纸,专心致志地叠着小船,全然不知先生回来了。盛怒的私塾先生用竹戒尺打了他的手板。这件事让小罗荣桓印象深刻,不敢再搞小动作了,把精力都用在读书上。
他后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踏实学习,说:“我小时候上私塾念书念不好,是要挨老先生打的。现在没有戒尺打我们了,可是如果不自觉,不好好学习,将来会后悔的,社会的‘戒尺’会打我们的。”
身为战功显赫的大元帅,毫无高高在上的架子,没有“想当年”如何如何的官腔官调,勇于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入浅出的给孩子讲人生哲理。如此家风教养的传承,才会培养出优秀的子孙后代。
还有一幅30个字的白底红字写着,毛主席对罗荣桓生前的高度评价:“无私利,不专断,抓大事,敢用人,提得起,看得破,算得到,做得完,撇得开,放得下。”可见罗荣桓为人光明磊落,旗帜鲜明;为工作无私奉献,聪明睿智。
可惜罗荣桓元帅英年病逝时,仅61岁。但中国人民忘不了他的丰功伟绩,他的人格魅力。他是衡东县人民引以为自豪的伟人,所以他的家乡命名“荣桓镇”,“荣桓中(小)学”,“荣桓图书馆”,“荣桓宾馆”一个对社会有影响力,有感召力的人,是值得人们缅怀并铭记于心的。罗荣桓元帅就是。
欣然,原名何敏玲。在“世界读书日”的今天,忽然觉得阅读罗荣桓这本大写的“书”,不是三两天能读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