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知味战友情
时光知味战友情
这个小长假,我从广东回到鄂南老家探望年迈的母亲。未曾想到一场与昔日的战友相聚,又将我带回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因为回老家次数较少,我与当年一起参军的战友见面机会寥寥无几。次日有空,我便约原同一团队战友老王见面聊聊。年长且威望极高的老王听闻我回家,热情地应下,还提议把在家的原海防团战友们叫到一起聚聚。我自然欣然应允,心中也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期待。遥想当年,我们县有97名有志青年同乘一列火车奔赴南国军营,大家兵种不同、部队不同、训练不同,最后能分到同一团队的老乡不过七八人,且都在不同的分队。退役后,除个别战友偶尔见过,大部分都未曾谋面。
第三天晚上,在县郊的农庄里,那一张张略显陌生又熟悉的面孔,瞬间唤醒了我沉睡的记忆。笑容满面的“老王”、成熟稳重的“明华”、幽默风趣的“落西”、沉默寡言的“陈设”,还有几位叫不出名字的战友,多年未见,岁月在每个人脸上都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曾经稚嫩青涩的模样,如今已被沧桑覆盖,但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依然带着当年的炽热与真诚。
饭桌上,酒香四溢,话语如潮。我们毫无保留地回忆往昔、畅谈当下,笑声与感慨交织。我们聊起入伍时的懵懂与趣事。初入军营,一切都充满好奇和陌生,常常因为不懂规矩而闹出笑话。但正是这些戆厚的经历,让我们彼此之间的感情愈发深厚,在相互包容和理解中,建立起特殊的情谊。我们聊着当年在部队训练和生活中的苦与乐。记得那时,训练的艰苦常让人疲惫不堪,烈日下的军姿训练,汗水湿透了衣衫;高强度的体能训练,累得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远距离的拉练奔袭,身体仿佛虚脱一般。但正是这些艰苦的训练,强健了我们的体魄,磨炼了我们的意志,让我们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合格军人。生活中的点滴快乐同样令人难忘,休息时的欢声笑语,深夜里的谈天说地,战友间的互相帮助,都成为了那段时光里最珍贵的回忆,早已将我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相聚是快乐的,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无忧无虑的军营岁月,忘却了生活的疲惫和烦恼,沉浸在浓浓的战友聚会中。酒兴正酣时,不知谁哼起了刘和刚《老战友再相会》,大家不约而同大声唱了起来,“仰望军旗忆丰碑,领章帽徽藏珍贵,遥想当年守边关,青春报国人生美,老战友,再相会……”。歌声在餐厅悠悠回荡,引来无数食客羡慕的眼光。
这么多年,战友们的生活轨迹各不相同,历经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从火热的军营退役后,有的在体制里工作,看似安稳,却也有着工作的压力和烦恼;有的回乡种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生活辛勤劳作;有的开店经商,在商海中摸爬滚打,尝尽了创业的艰辛。如今,我们都已临近花甲之年,岁月的沉淀让大家满目沧桑,但每一个人仍在为生活、为子女劳碌奔波。
然而,无论生活如何艰难,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战友情始终如一、情缘未了。这份情谊,是在共同经历风雨中交织而成,是在岁月的长河中守望而来。它不同于亲情的血脉相连,也不同于友情的志趣相投,它是在特殊环境下,由责任、担当、信任交织而成的独特情感。
离别时,我们相约下次再聚。望着战友们渐行渐远的背影,我知道,时光知味的战友情早已融入我们的生命,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反而会在岁月的酝酿下,愈发浓烈、愈发醇香。在未来的日子里,让这份情谊继续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成为我们心中永不熄灭的温暖光芒。
(作者:周博,广东省惠州市市直机关干部,爱好文学,先后在军队和地方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文稿。)
后记:小长假回了一趟老家,除了与亲人团聚外,见到了多年未见的高中同学,相聚了阔别多年的昔日战友。返回后,相聚画面记忆犹新,人生感悟很深很透。所以,先后提笔写了《母亲的眼泪》(亲情,4月14日宣发)、《岁月沉香处,恰是同学情》(同学情,4月21日宣发)和这篇《时光知味战友情》(战友情),请编辑老师审核、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