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最美的样子——从《长安的荔枝》看爱情的真谛
爱情最美的样子
——从《长安的荔枝》看爱情的真谛
马伯庸以杜枚“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名句为楔子,精心创作出《长安的荔枝》这部历史小说。随着同名影视剧热播上映,这部作品再次走进大众视野。追剧观影再读原著,发现它不仅揭示了封建王朝的奢靡与冷酷,映照出权力核心的险恶与倾扎,更细腻展现了众多好人的真挚友谊和无私托举。而在这幅历史画卷中,李善德与妻子李夫人的爱情故事尤为动人心弦,从危难时的肝胆相照,到日常里的细致入微,再到苦境中的生死相随,共同勾勒出爱情最本真的模样。
相识于险途,以命相托见赤诚
多年前的华山之行,藏着他们缘分的起点。彼时,一群青春洋溢的少男少女结伴登山,欢声笑语回荡在山涧丛林。然而,途中一位少女不慎崴了脚,华山栈道窄如刀脊,脚下云雾缭绕,布满无数危险。背负一人下山,稍有不慎,便会坠入万丈深渊。那些曾围着少女信誓旦旦说着“愿为你粉身碎骨”的少年,此刻却纷纷低头不坑声。唯有李善德没有丝毫犹豫,闷声蹲下身,让少女伏在他宽阔而坚实的背上。他一步一顿挪过险滩,汗水浸透粗布衣衫;湿滑的石阶磨得手掌划破伤痕、渗出鲜血。下山后少女问他:“你不怕摔下去吗?”他喘着粗气,脸颊涨红,没有说出那些豪言壮语,只是一句“怕,但更怕你一个人留在山上没命”。没有风花雪月的浪漫许诺,却有豁出性命的责任担当。那一刻,少女看清了这个憨直汉子骨头里的赤诚——他的好不在嘴上,而在危难时刻敢把后背交给对方的勇气。后来,她成了他的夫人,不是因为那些润入心田的情话,而是因为险途上那道不曾动摇的背影。
相伴于日常,细致入微藏真心
李善德在长安城苦熬了十八年,终于等来了买房的机会。当他看中那座宅子时,却发现它位置偏僻,距离皇城上班需要走半个时辰的路程。然而,当他看到宅子隔壁的永安渠时,眼中闪过一丝欣喜,嘴角不自觉地上翘,笑着说:“夫人洗菜浆衣不用再绕远路挑水,七岁的女儿爱沐浴,也能多洗几次澡。”尽管手里积蓄并不丰厚,但他还是咬咬牙加了点“香积货”,毫不犹豫地定下了这座宅子。可是,新房契还没在怀里焐热,他就被同僚暗中算计成了“荔枝使”。明知是个九死一生的差事,但看着温柔贤惠的妻子和天真可爱的女儿,终究没说一个“怕”字。赴岭南前,他从上林署领了三十贯差旅费,买了一匹脚马和一些旅途必备用品,余下的钱全都留给家人生活所用。他深知,以自己微薄的俸禄,不可能让妻女过上大富大贵的日子,但他愿意尽其所能,为妻女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让她们衣食无忧,远离生活的烦恼。第一次从岭南返回长安,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院门时,一股熟悉的胡饼香气扑鼻而来。只见夫人正在灶台前烧饭,女儿趴地上玩风车。他抱起女儿亲呢了一阵,抓起锅里的胡饼咬上一大口,那满口的舒爽和妻女的欢喜,瞬间抚平了他千里奔波的疲惫。原来,所谓的家,就是有人在烟火里等你,一口热饭就能抵过世间风霜,让人感受到无尽的温暖和幸福。
相守于困厄,生死相随不离弃
荔枝转运的差事终于成功落下了帷幕,但李善德的内心却没有半分喜悦。官场的龌龊不堪、百姓的疾苦哀怨、累死的牧监驿马、损坏的江船桨橹和被毁的荔林果园,如同一根根尖锐的刺深深扎在他的心里。他向夫人坦露心迹,倾诉苦恼和无奈。相伴多年的李夫人,早已看透了李善德挣扎的内心。她知道,丈夫为了生计四处奔走,其实并不开心。她懂他看似木讷,但骨子里不昧良心;她懂他笑对权贵,却为百姓的苦难愁白了头。所以,当李善德决定放弃在繁华的长安城坐享荣华富贵的机会,选择和右相杨国忠理论时,她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怨言,坚定地站在他的身边,支持他遵从自己的良知。就这样,李善德因为自己的正义之举,导致全家被流放千里之外、瘴气弥漫的岭南。然而,李夫人却毫无怨言地跟随李善德离开了长安,来到了这个陌生而艰苦的地方。在岭南的荔园里,李善德为了赎罪,替阿僮悉心照料果园,补种荔枝树。当阿僮好奇地问李夫人:“你们从那么好的地方跑来这里,你难道一点都不怪那个城人?”李夫人微笑而坚定地回答:“他这个人哪,笨拙,胆小,窝囊,可一定会豁出命去守护他所珍视的东西。”“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长安!”这番话,道出了李夫人对李善德生死相随的深情。在她眼里,无论身处何处,只要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心情就是快乐的,生活就是幸福的。
李善德和李夫人的爱情故事,没有花前月下的你侬我侬,没有海枯石烂的甜言蜜语,却有着危险时刻的挺身而出、日常生活里的牵挂惦记,却有着患难与共时的静静守候、坚守初心时的无畏勇气。这才是爱情最美的样子,这才是婚姻最深的告白。
(作者:周博,现在广东省惠州市工作,爱好阅读和文学,时有作品在报刊杂志等媒介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