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四大喜事之——金榜题名时
金榜题名的意思就是考试被录取了。金榜,专指我国封建科举时代殿试揭晓的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金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我国封建科举考试,正式考试一般都分为三级:首先是乡试,这是省级考试。每隔三年的秋季在各省的省城举行,故又称“秋试”或“秋闱”,取中者被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其后是会试,这是国家级考试,翌年春季在京城举行,由礼部主持,故又称“春试”“春闱”或“礼部试”。取中者被称“贡士”,第一名被称“会元”。最后是殿试,这是皇帝在宫内殿廷中亲自主持的复试,故又称“御试”或“廷试”。在会试的当年举行,分三甲(等)录取,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进士等同”,统称为“进士”。一甲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四名、第五名都被称为传胪。
每年考中的进士身着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恭立天安门前听候传呼,然后与王公百官一起进太和殿分列左右,肃立恭听宣读考取进士的姓名、名次。这就是所谓“金殿传胪”。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持续时间最长的选官制度,从隋初一直持续到清末,于清光绪年间废除。在这一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金榜题名者,也有诸多名落孙山者。
金榜题名最早出自五代·五王保《唐摭言》卷三中:“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古代科举确定是一种能够实现自己寒窗苦读的唯一出路,金榜题名是给了自己多年努力一个最好的交代。十年苦读终于有结果,肯定是一件高兴开心的事,一定充满了强烈的成就感和欢喜感。金榜题名是一件令人快乐而幸福的事情,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在,能金榜题名者一般都不是平庸之辈,必定都是有能力有素质的人物。能金榜题名的人必定是名列前茅的,而且在古代能金榜题名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事情,只要是能中榜了,那么说明你以后的日子都不用愁了,能凭借自己的能力享尽荣华富贵了。经过十年寒窗,通过层层考试最终金榜题名,这样的人是幸运的,这样的事更是幸事,必定被称作为人生中最大的喜事之一。
写到这里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讽刺小说《范进中举》,这个故事大家并不陌生。范进原先是一个穷书生,遭到了街坊四邻以及自己老丈人胡屠户的讥笑嘲讽。为了考取功名不惜让自己的妻子母亲饿着肚子,终于,在范进的努力下考取了举人,让大家刮目相看,但是因为不相信这个令人兴奋得消息。范进竟然神经错乱疯了起来,最终被胡屠户一巴掌打醒,恢复正常。金榜题名改变了范进的命运,后来大家包括自己的老丈人对范进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讥笑嘲讽到奉承恭维。
我们现在每年的全国高考,全国公务员统一考试等都有一大批金榜题名者。高考要从小学一直考到高中,同样要经过十几年的苦读,最后通过高考见分晓。虽然不像过去的殿试那样中了进士发金榜,但能考取理想的大学,收到大小录取通知书也一样是件高兴的事。要是收到一份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份高兴和喜悦不亚于过去的中举,也一样是金榜题名。对于一名莘莘学子来说,金榜题名是对自己十几年辛苦付出的最好证实,是对父母十几年操心费神的最好报答,也是对自己今后人生道路的最好择抉。公务员考试也是年轻人选择工作的最高级别考试,能在考试中胜出,考上自己喜欢的职位又何尝不是一件高兴的事呢,能被录取也同样是金榜题名。金榜题名时的喜悦充分展示自己实力的存在,金榜题名时的幸运充分证实自己的身份职位,凭借自己的实力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职业,金榜题名时决定了自己的事业前程,兴奋感,成就感完全替代了忧愁和辛苦。
金榜题名时的那种感受,那种喜悦,那种兴奋,那种骄傲,那种自豪,那种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心情,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有体会,才有同感。海滨是农村出来的孩子,他从小学就离开家住校读书。父母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常年在外打工,他和妹妹的学习生活除了爷爷奶奶照顾外,全靠他们自己。从小就懂事的海滨,学习刻苦努力,表现优秀突出,初中、高中都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高考以骄人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给学校和家庭争了光。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海滨也一样的高兴,手捧通知书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在外地打工的父母亲,母亲在电话里听到儿子考上大学的消息,激动的泪流满面,一个劲的只会说,好,好……父亲接过电话,兴奋地大喊:海滨,好儿子,真棒!此时此刻父母亲感觉这些年的辛苦没白费,这些年吃的所有苦受的所有累都是值得的。他们除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工友们,就是暗自给自己鼓劲加油,要好好干活,多多挣钱,让儿子好好上大学。
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金榜题名,学子们同样梦想着能金榜题名,金榜题名时的喜悦需要用辛勤的付出去换取,先苦后甜,有付出才会有回报。真心祝愿所有父母和孩子们梦想成真,金榜题名!让我们共享金榜题名时的欢愉感和成就感!
图文:许建忠